健康常识
健康常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常识 健康常识 健康常识

【科普文章】精神分裂症如长期不治疗会怎样

2024-09-03 08:37:00 来源: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订阅号

导  语

精神分裂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患者成精神残疾。


一、精神残疾

精神残疾是指患有各类精神疾病且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精神残疾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如果长时间不能治愈,或者病情多次复发,病人就会出现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


此时,病人虽然智力正常,却生活懒散,对家人缺少亲情,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打算,整天呆坐不语,丧失了工作和生活能力,这就是“精神衰退”,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讲,就叫做“精神残疾”。



二、精神疾病等于精神残疾吗?

疾病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功能的缺陷,而残疾则是强调疾病对其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限制和妨碍。


精神病人的病态表现对其日常生活确有很大妨碍,但急性发作期毕竟是短暂的,多数病人是可以治愈的,治愈之后,完全可以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少数久治不愈的病人,也可以在病情相对平稳的阶段,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所以,精神病不等于精神残疾,精神病人也不一定就是残疾人。如果一个人一旦得了精神病,就永久性地被当作残疾人来照顾,而忽视他们的劳动力和创造力,这是对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极大的浪费,是对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也是对精神病人的一种不公平的待遇。



三、精神残疾是如何产生的?

1
治疗不及时

有些病人缓慢起病,不易被发现,加上家属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使病人长年得不到系统治疗。


2
病情久治不愈

病情长期得不到明显缓解,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病人的社会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病人久治不愈,而是因为治疗的方法不当,比如药物品种的选择不当、剂量不足,或者是严重的药物反应干扰了治疗等等。所以选择正规的医院非常重要。


3
病情反复发作

病情复发的次数越多,治疗就越困难,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也就愈加不容易。


4
病人缺乏照顾

研究表明,在影响精神分裂症结局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的照顾是最重要的,观察病情、督促服药、安排生活等等事宜,都需要家属的照顾。病人如果失去了家人的亲情,就更谈不上在社会上自如地与人交往,积极地胜任工作了。



四、小结

因此,想要预防精神残疾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对精神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易导致精神残疾的精神障碍患者,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督促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配合治疗。


首次治疗患者要力争达到早期、足量、全程、规律的系统治疗,直至完全缓解。后期康复应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防止复发,降低精神疾病的致残率。


Copyright © 2019 温岭市第五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6-86268077 备案序号:浙ICP备2020034337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8102000853号 技术支持:台州华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