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也称为儿童自闭症,是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中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的局限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约有3/4的患儿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这种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与遗传因素有关,或者是围生期因素有关,如在围生期出现了宫内窒息以及产伤或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以及神经分泌和神经递质因素所引起的儿童自闭症。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精神发育偏离,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社会交往障碍,患儿对与人交往不感兴趣
患儿对父母离开或者家时缺乏正常反应,显得无所谓甚至无动于衷。上幼儿园时也不与小朋友们玩耍,与他人很少有目光的接触;表情显得冷淡或孤傲;对于别人的呼唤常常充耳不闻。
沟通障碍,使用语言困难
患儿沉默不语或较少使用语言,常常分不清代词“你、我、他”的含义,有的患儿虽然会说话,但从不发起和参与谈话,有时出现尖叫或刻板重复语言。
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僵硬的行为方式
患儿有不寻常的兴趣及游戏方式,比如对某种物品的迷恋(旧的玩偶),对物品非主要特性的兴趣(不允许更换新的玩偶)。对环境要求固定不变(吃同样的食物,走同样的路线,物品放置在固定的位置),刻板重复的行为或特殊的动作姿势(旋转、转圈、踮脚走路、倒走、手置于胸前凝视、手部有奇特的动作、撞击、摇摆以及自伤自残等)。
此外,有的患儿过度敏感或迟钝,四肢绵软无力,动作笨拙。约四分之三的患儿有智力缺损。有些患儿一度有特殊能力如超常的记忆、计算、日期推算、识字有力等,不要误认为是神童或有特异功能。孤独症儿童男性是女性的4-5倍,迄今为止病因不明。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训练,并且要有家长陪同一起训练。患儿家长要成为孤独症的专家,充分理解孩子的缺陷,知道如何去训练和调整。恰当地训练可以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儿童孤独症健康教育处方
1、儿童孤独症是发生于3 岁前的一种严重的广泛性神经精神发育性障碍。
2、患儿主要表现在社会性发育异常、交流异常和兴趣行为受限。
3、在缺乏特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原则是孤独症治疗和预后康复的关键。
4、发现问题不回避,及时到专业机构确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5、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
6、家长应积极配合,按照专业机构制定的康复训练及教育方案,持之以恒地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