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初次入院,有位患者家属曾跟我这样说过:
“我觉得她得这种病太丢人了,怎么家里人会得这种疾病?”
“哎,我怎么办?我要如何更好的帮助她?我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我的天快要塌了。”
“以前我们是最亲近的人,但是我现在感到好害怕,她发病的时候太可怕了,我都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又会暴怒还有失控。”
“这段时间我都没有上班,精力都花在她身上了。”
精神患者康复这条路上,漫长而琐碎,也很艰辛,但是如果有医护人员以及家属一起陪着走下去,那么也会轻松很多。
那么怎么样成为一名称职的精神患者家属呢?
1
接受现实,及早就医,消除“病耻感”
“病耻感”,是精神病治疗和康复路上的拦路虎,也是深藏在患者及其家属心中的一道疤。得病并不可耻,精神疾病也只是一种疾病,本质上和外科疾病,内科疾病是没有区别的。
当患者出现精神病症状后,很多家属为了遮掩事实,往往没有第一时间将其送往专业医院进行规范治疗,从而导致错过了最佳诊疗时机。正确对疾病的认知,不可病急乱投医。
发现家人有患病的征兆,应及时到当地专业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科检查治疗。求神问卦,请巫师看风水,社会“偏方”,不远万里求医讨药,“吃补品”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面对病情,患者家属首先不要恐慌,要知道精神疾病是存在治疗方法的,应该为患者创造精神康复治疗的机会,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
积极了解疾病,做患者的第二任“医生”
您需要了解精神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做好在复发时,如何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应对等,这些知识对您至关重要,在接下来的康复过程中,如遇到特殊情况时您会有个思想准备,也可以心中有数、临危不乱。
3
转变角色,身兼多职
您的家人患病之后,你们之间的关系在以前的基础上,您又增加了多重角色,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将直接影响到疾病的疗愈。
这个时候就需要您在日常生活中转变角色:您是亲人,日常基本生活照料需要您;您是护士,关心,照顾病人日常的基础护理需要您;您是朋友,诚恳的交流意见、平等的讨论问题、倾听心事需要您;您有时候也是医生,督促、监督服药也需要您。
4
重视患者社会功能康复
不喜欢交流,不愿出门,与社会脱节,这些都成为很多患者的通病。减少对患者过度保护,解放您的双手,让患者适度承担责任与义务,走入社会。
5
不可进入的误区
01
并不是贵的药就是最好的,适合患者病情的药才是最适合的。
02
患者治疗疾病需要一个漫长过程,家属不可寄希望于医院能迅速药到病除。
03
患者患病后行为是不可自控的,要对患者多份包容理解,不可批评打骂。
04
在康复期锻炼社会功能时,循序渐进,不可强求逼迫患者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写在最后
在照顾好病人的时候,我们也希望你能好好照顾自己,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放下手机,听听音乐,不去纠结患者为何发病,也不要对未来充满惆怅。
这条路道长而阻,我们携手一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