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成瘾症”
在这样一个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时代,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0.41分钟,比2018年增长了15.54分钟,其中79.5%的人们将咨询类作为主要浏览内容。人们都痴迷于这样刷屏的行为,这也成为一个时代的弊病——“信息成瘾症”,伴随着网络虚拟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对获取信息成瘾的行为。
每当拿起手机刷新微博、朋友圈、百度、抖音、小红书等等APP的时候,总是在想看完这一屏我就放下,然后去睡觉、去工作、或者干些别的什么,但是时常会有一种力量促使我们一屏接着一屏看下去,总在想刷完这一屏我就放下,结果是在不知不觉中刷了大半天。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控制着我们的大脑不停地刷下去?
1.“方便简单”
刷这个行为在为你制造可能获得奖赏的机会,但这个行为不费吹灰之力,不用投入太大的精力,没有门槛,忽略背后的成本,就是时间和精力。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动作可以带来奖赏,可以获得你想要的东西,所以单刷屏这个方便简单行为就容易让人上瘾,因为它几乎“零成本”地为人们创造了价值。
2.“新”
大数据时代,从手机客户端获得自己期待的东西的这种奖赏。当使用手机刷新的时候,它会不断地根据你上次点击的内容推送你感兴趣的新内容,大大提升了你看到自己想看到内容的可能性。例如一款APP,一旦你开始使用,它就会对你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清楚地知道你想要什么,就会对你投其所好。你好什么呢?是美女图片,娱乐八卦,还是购物需求,财经信息?你期待一个“懂你”的,就容易上瘾。
3.“重复”
人们对烟酒、毒品等等物质上瘾,是因为使用他们会即刻获得一种愉悦感,这使愉悦感和烟酒、毒品之间建立了关联,即烟酒、毒品=愉悦感,想要获得愉悦感就找这些愉悦感的来源就可以。结果人们为了延续这种愉悦感,吸烟一支一支抽下去,酒一瓶一瓶喝下去,衣服一件一件买下去,人们保持一个行为就是为了保持一种愉悦感。即刻奖赏,每完成一步和前进一步,大脑都会释放多巴胺,体验到愉悦感,你不断地刷屏就是在强化这种重复执念,而这种执念,大脑都会释放多巴胺,体验到愉悦感。这种重复追求快乐的行为加重了成瘾。
4.“心理匮乏感”
当人们沉浸在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是不会刷屏的,也想不起来刷屏。什么时候人们会想去刷屏呢?那就是感觉无聊、不想做事、工作没有进展、没有效率、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或者感觉什么都没有意义的时候,人们才会渴望刷屏。这是人们在抗拒当下的自己,试图逃离这种心理匮乏的感觉。刷屏产生新内容,不同于你眼下快节奏生活的紧张感、孤独感,不同于繁重的工作任务、尴尬的人际关系,刷屏让你体验到一种可能快速出现的感觉,刷屏让人们能迅速逃离当下乏味的毫无起色的自我,体验未来完美的如意的自我,刷屏是人们逃离匮乏感的一条捷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克服“信息成瘾症”有赖于我们内心的正能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文献:
1.刘彬.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光明日报,2020.
2.罗玲.信息成瘾症:阅屏时代的新型精神危机.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
3.郝伟.成瘾医学:理论与实践.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本文来源: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
本文作者:任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