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健康常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常识 健康常识 健康常识

精神障碍患者如何科学管理体重

2020-11-26 13:37:00 来源:好心情互联网医院

1.jpg


精神障碍患者的体重增加,甚至是肥胖,已然成为精神科医师、患者和家属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体重增加往往会阻碍患者疾病的痊愈以及回归社会的进程。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控制好体重呢?

首先,需要判断体重是否合理


判断的依据是学会计算体重指数—BMI(body mass index),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²。


中国成人的健康体重BMI范围为18.5 kg/㎡≤BMI<24 kg/㎡,如果你的BMI已经>24 kg/㎡,那就说明你的体重已经属于超重,BMI>28kg/㎡属于肥胖。


例如:


你的身高是1.7m,体重是60kg,

BMI=60÷1.7÷1.7=20.8 kg/㎡。


当然也会有例外,对于运动员或者重体力的其他职业来说,他们的BMI将另作考量。


像著名的游泳运动员孙杨小哥哥,BMI虽然超过了24,但他的身材依旧倍儿棒,他和肥胖就毫无关系! 


2.jpg


其次,打破精神疾病和肥胖的关联


答案就是大家减肥的经典语录——“管住嘴+迈开腿”。



“管住嘴”


1. 我们需要保证摄入的能量不超过消耗的能量;


2. 增加蔬菜、水果、豆类以及谷物和坚果的摄入,并减少糖类的摄入。所以在平时的饮食结构中,控制糖的摄入,就能大大降低肥胖发生的几率了。


3. 清淡饮食,少吃零食。很多患者都会告诉我们,“医生啊吃了你们的药,饿得特别快,不吃不行啊”。真的是这样吗?首先没有任何科学的依据证明,精神科药物会引起胃排空加快;其次对于确实时常感到饥饿的患者,我们也建议多以高纤维食物作为主食,减缓胃排空的速度。实在是太饿的时候,吃两个西红柿,或者啃一根黄瓜,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3.jpg



“迈开腿”


1. 保证每天的主动身体活动最好6000步以上。这里指的6000步,重点在于“主动活动”,很多人都会说,我每天上班走路都超过了6000步啊,很遗憾,这不算。


2. 增加运动量,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例如一些需要用力,但是仍可以在活动时轻松讲话的活动,像快走,跳舞,休闲游泳,打网球,做家务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而每周的累计活动时间需要在150分钟以上。


3. 走出去,多增加户外运动,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可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以及钙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


4.jpg




隐形杀手—“大肚腩”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很多人看着四肢都很瘦,BMI也正常,但他们都顶着一个大肚腩,而这种现象在精神障碍患者里尤为普遍。那么“大肚腩”到底算不算肥胖呢?


对于男性而言,如果腰围≥90cm,女性是≥85cm,那就是另一种肥胖,腹型肥胖了。




如何控制住腰围的膨胀?


1. 控制进食量,还是那句话,别让摄入的能量超标,不要暴饮暴食、减少在外就餐、改变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可以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来增加饱腹感,从而减少高能量、高油脂食物的摄入。


2. 对于我们精神障碍的患者,由于疾病或者是药物副作用的原因,经常都会出现长时间卧床休息和久坐不动的情况。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卧床、久坐的时间来降低“游泳圈”出现的几率,比如每小时起来活动一下。


3. 保持愉悦的心情,合理锻炼,规律作息。刚刚已经谈到了合理锻炼的建议。那么很多人又会问了,规律作息也和减肥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而且关系还挺大。当深夜我们熟睡之际,大脑会分泌一种叫褪黑素的胺类激素。现在科学研究认为褪黑素不仅仅和抗衰老、助睡眠有关,也与肥胖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发现,棕色脂肪能够燃烧白色脂肪,而褪黑素可以更好地激活棕色脂肪,所以更好的睡眠,可以刺激更多地褪黑素分泌,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5.jpg




最后,是终极大招


通过以上的方法,如果还是不能很好控制体重的增加,那么你就需要更加专业的指导了。这个时候寻求精神科医师以及营养科医师的帮助,将会是你最优的选择。


作者简介


赵晋

重庆精神卫生中心


科普|解惑|答疑|辟谣|懂你|涨知识

Copyright © 2019 温岭市第五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6-86268077 备案序号:浙ICP备2020034337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8102000853号 技术支持:台州华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