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健康常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常识 健康常识 健康常识

健康中国行动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社会篇

2019-09-30 08:12:00

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案(事)件时有发生。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到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81万人。同时,公众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认知率仍比较低,更缺乏防治知识和主动就医意识,部分患者及家属仍然有病耻感。加强心理健康促进,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提升公众幸福感。

行动目标:

一升: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

一降: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失眠现患率、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

行动内容:

1.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提供规范的诊疗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医务人员应对身体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适当辅以心理调整。

——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睡眠相关诊疗服务。

——对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开展服务技能和伦理道德的培训。

2. 强化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作用:

对各类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心理行为问题和常见精神障碍的筛查、识别、处置能力。推广中医心理调摄特色技术方法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3. 各行各业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员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鼓励依托本单位党团、工会、人力资源部门、卫生室等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并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或通过购买服务形式,为员工(学生)提供服务。

——对处于特定时期、特定岗位,或经历特殊突发事件的员工(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

4. 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妇女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及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引入社会力量,为空巢、丧偶、失能、失智老年人,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悲伤抚慰、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


Copyright © 2019 温岭市第五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76-86268077 备案序号:浙ICP备2020034337号-1 浙公网安备 33108102000853号 技术支持:台州华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